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國家數據局聯合印發了《新材料大數據中心總體建設方案》(以下簡稱《建設方案》),系統部署了推動新材料大數據中心(以下簡稱數據中心)建設任務,具有很強的指導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對更好發揮數據基礎性和戰略性作用,支撐我國搶占新材料產業國際競爭制高點,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一、建設數據中心是夯實產業發展體系的重要一環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新材料產業是戰略性、基礎性產業,也是高技術競爭的關鍵領域,我們要奮起直追、迎頭趕上”。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新材料產業發展,制定并推出了一系列重大舉措,建成了國家新材料生產應用驗證、測試評價、資源共享等平臺37家,形成了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載體。建設數據中心,將進一步夯實產業發展體系。從材料全生命周期來看,在材料研發創新、生產制造、檢測評價、產品設計、工藝規劃、應用示范、再利用等過程中,材料數據既是貫穿全過程的重要載體,也是重要的組成部分,數據中心啟動建設,既能“串聯”全產業鏈的設計計算、試驗驗證、生產制造、應用服務等資源,又能“鏈接”下游裝備設計、建造、服役等環節,還能“并聯”國家布局建設的重點平臺,共同構成并持續夯實我國新材料產業發展的體系。
二、北京市極具構建新材料數字化體系的獨特優勢
北京市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高度重視數字化時代對新材料產業發展帶來的歷史性機遇,致力于“匯數據、搭平臺、建體系、聚生態”,構建新材料數字化發展獨特優勢,推動新材料數字化發展取得重要突破。數據方面,以主導承擔國家相關重大專項為契機,扎實推動建設北京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創新中心,瞄準高通量材料計算與制備、材料服役評價與預測等方向,突破一批數據技術,牽頭構建全國材料基因工程專用數據庫,形成了海量的材料數據基礎。平臺方面,是全國唯一全方位布局建設了三類國家新材料重點平臺的地區,全國首家推動建設了動力電池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承建了國家輕量化材料成形技術及裝備創新中心等,積累了大量材料科研數據。體系方面,擁有全國新材料領域三分之一的國家級科研機構和基礎設施,獲得超過三分之一的國家獎項,產學研合作專利數量居全國第一,創新驅動和數據驅動特征明顯。生態方面,依托在京機構,建設了門類齊全的新材料大數據研發生產、產權標準、金融服務、人才培養等生態資源,營造了新材料產業數字化發展的良好生態。
三、依托新材料大數據中心建設打造特色新材料數字化標桿
下一步,北京將立足已有工作基礎,發揮特色優勢,落細落實《建設方案》,加快建設數據中心基礎設施、優化數據流通體系、強化新材料數據應用生態“三大工程”,更加注重“一體兩面、軟硬兼施”,更加注重“大材大用”,加快構建新材料數字化標桿。
(一)以建設數據中心基礎設施工程構建數據礦山。《建設方案》明確建立中心主平臺、數據資源節點等架構體系任務。北京“一體兩面”建好基礎設施。圍繞數據中心架構體系建設任務,一方面,大力支持在京單位加快支撐主平臺建設,有效推動建門戶、出標準、定規則任務落地。另一方面,支持在京新材料優勢單位推動數據資源節點建設,合力推進采數據、用數據、保質量任務實施。加快構建新材料數據礦山,形成材料產業鏈數據資源化、資源匯集、融合應用的基礎保障體系。
(二)以建設數據流通體系夯實發展基礎。《建設方案》提出通過完善標準規范、管理共享、數據安全保障等任務構建數據流通應用體系。北京將“軟硬兼施”推動數據流通體系建設。“軟”的方面,依托數據基礎制度先行區勢能,發揮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優勢,探索建立新材料等制造業數據登記、評估、共享、交易、應用、服務等流通機制;同時探索開展新材料數據資產質押融資、證券化等金融服務。“硬”的方面,支持新材料領域企業組建數據資產管理運營公司,鼓勵龍頭企業、數字平臺企業發展第三方大數據服務產業;加快構建保障數據安全的系統能力,支持發展新材料等制造業數據安全服務業。
(三)以建設新材料數據應用生態打造標桿。《建設方案》提出實施應用示范,加快創新人才隊伍建設和公益服務。北京將“大材大用”構建好數據應用生態。支持開發材料產業鏈數字化產品,集成運用材料及相關行業成熟軟件與系統,打磨標志性應用場景,推動典型應用示范;瞄準材料數字產業化業務,將知識、技術等核心資源進行數據要素化,沉淀模型、深挖價值;大力扶持材料產業數據資源及應用方面的人才隊伍建設,打造材料技術、IT技術、人工智能、數據庫、運營等多領域融合的專業人才團隊;全力推動與全國材料產業鏈大數據共享與應用,構建支撐國家新材料產業創新發展的材料大數據開發與應用專業化能力,構建全產業鏈數據共享與創新應用大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