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院務委員、長江學者 喻學鋒
近期,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國家數據局聯合印發了《新材料大數據中心總體建設方案》(以下簡稱《建設方案》),此舉標志著我國新材料產業正昂首步入數據驅動的新質生產力時代。《建設方案》提出,通過建立新材料大數據中心,推動新材料產業與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的深度融合,從而建立材料研發新范式,實現數據驅動的技術創新。《建設方案》同時明確了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的地位,通過構建“1+N”數據中心架構體系,打造數據匯聚與融通平臺,為新材料產業的技術革新和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推動我國新材料產業在全球競爭中占據領先地位。
一、《建設方案》推動我國新材料產業數字化轉型發展
作為工業發展的先導,新材料產業是戰略性、基礎性、支柱性產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發展、高端制造業升級的基石。當前,我國新材料產業正進入蓬勃發展加速期,2023年1-9月,我國新材料產業總產值超過5萬億元,并保持兩位數快速增長。加快發展新材料產業對加快我國經濟發展、建設制造業強國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數字經濟已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新引擎,也是發展新材料產業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開展“人工智能+”行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新材料產業與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的結合,將成為驅動新材料產業跨越式發展的巨大推動力。《建設方案》的出臺,是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門對新材料產業數字化轉型的具體落實,旨在通過新材料大數據中心體系建設,為新材料產業的發展鋪設一條數字化的高速公路,助力新材料產業更高質量發展。
二、《建設方案》繪制我國新材料產業數字化生態發展藍圖
《建設方案》旨在全面提升全國新材料產業的數據匯聚、數據管理和數據開發等能力,推動數據驅動的材料研發范式變革,加速新材料創新和產業化應用。通過《建設方案》的實施,目標到2027年,我國材料領域數據資源匯聚能力和流通活力將顯著增強,初步建成“1+N”的新材料大數據中心架構體系,形成1個新材料大數據中心主平臺、30個以上數據資源節點、30項以上材料大數據算法軟件和工具、20種以上典型關鍵材料和產品的數據賦能應用示范,并且將形成公益性服務引領、市場化運作為主的穩定運營模式。展望2035年,新材料大數據中心體系將全面建成并穩定運行,實現全國材料領域數據的全面匯聚、處理和開發,持續提供引領新材料產業創新發展的大數據技術產品和服務,將為新材料產業的創新發展提供持續的源動力。
三、《建設方案》清晰指出新材料大數據中心的定位與功能
為了建立新材料產業與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之間的需求匹配和創新協同機制,加快推進數字技術賦能新材料產業升級,需要構筑多層次、相互協同和融通的新材料數據資源體系,形成數據驅動的研發模式、生產組織模式和產用銜接模式。
《建設方案》首先明確了新材料大數據中心作為新型研發基礎設施這一定位。中心致力于通過平臺、標準、技術、市場的引導,促進材料數據的融通與應用,打破數據孤島,為產業發展提供豐富的數據資源。中心將匯聚來自重點企業、科研院所、高校等各類創新主體的材料數據,增強材料數據產品研究、應用和推廣等創新鏈各環節的能力,并將積極推動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成為促進新材料產業創新發展的關鍵基礎設施。
此外,《建設方案》確定了新材料大數據中心的六大功能,包括構建材料數據匯聚標準和融通平臺、加強共性和前沿技術研究、開展材料數據軟件產品開發應用、提供材料數據公益服務、加強材料基因領域創新人才隊伍建設以及推進材料數據和技術國際合作。上述功能明確體現了中心作為新型研發基礎設施的基石作用,將為新材料產業的高質量數字化發展提供全方位的數據支撐和技術保障。
四、《建設方案》系統部署三大建設任務
《建設方案》緊貼我國新材料產業數字化轉型需求,圍繞著中心建設和發展系統部署三項主要的建設任務,包括搭建新材料大數據中心架構體系、建立數據流通應用體系和優化新材料大數據技術應用生態。這些任務旨在構建一個規范化、標準化的全面數據支撐體系,并推動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在新材料產業中的應用,加速新質生產力的形成。
首先是建立中心主平臺,統籌建門戶、出標準、定規則。負責建設硬件基礎設施、建立數據標準規范體系和安全保障體系、構建數據共享機制、整合公開材料數據資源、組織開展材料數據共性和前沿技術研究、遴選算力中心支撐中心運行、提供數據查詢和公益服務等。
其次是布局數據資源節點,依托優勢企業、科研院校、新材料重點平臺等創新主體,負責采數據、用數據、保質量。聚焦七個材料領域,分科技、產業和計算三類重點展開數據資源節點建設。數據資源節點將與中心主平臺聯結,開展數據流通、共享、交換,從而形成完整的新材料大數據中心“1+N”架構體系。
此外,《建設方案》還特別強調了數據的應用,通過建設標準規范體系、建立管理共享機制、數據安全保障體系等任務,建立數據流通應用體系;通過研發關鍵技術與軟件、實施應用示范、創新人才培養及公益服務等任務,不斷優化新材料大數據技術應用生態。這些任務相互支持,構成整體框架,依托“1+N”架構體系全面提升數據匯聚、流通和應用能力,從而形成完整的新材料產業數字化生態。
五、《建設方案》多措并舉護航新材料大數據中心穩健發展
新材料大數據中心的建設和產業數字化轉型是一項長期且艱巨的任務,為保中心的穩定健康發展,《建設方案》對中心的管理運營模式和保障措施作出了指導性的闡述。
《建設方案》明確提出建立開放透明的運行管理機制,實行數據資源節點的分級會員制度,打通數據科技、產業相關數據資源的融通和應用。在運營模式上,《建設方案》強調兼顧公益與商業雙重屬性,中心主平臺側重于提供公益性服務,數據資源節點則以商業化運營為主,充分發揮不同創新主體的協同作用,保障中心的健康運營。
《建設方案》在多部門統籌協調、專項政策支持、多元化資金和數據渠道、專業人才引進和培養、數據安全和知識產權保護等多方面明確了中心的保障措施。這些舉措的實施將有效保障新材料大數據中心的穩步發展,形成功能齊全、互補共贏的創新生態,鑄就新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數字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