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鋁集團副總經理、中國銅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田永忠
銅是非常重要的基礎原材料,廣泛應用于電力、建筑、交通、電子等領域,是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國防科技工業的重要支撐,是維護國家資源安全和產業安全的重要材料。加快推動銅產業高質量發展是落實黨中央關于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的重要戰略舉措。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銅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5—2027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部署了5方面12項重點任務,是銅產業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重要指引,對銅產業強化國內原料保障基礎、推動結構調整、提升產業創新能力、推動產業綠色化智能化發展和提升開放合作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一、系統發力,提升原料供應能力
近年,我國找探礦投入持續加大,一定程度上新增了銅資源儲量。自產銅礦產量一直保持增長趨勢,且增速大于全球平均水平,但由于我國工業化進程較快并成為全球重要的制造業中心,推動國內銅需求快速增長,導致銅原料供應缺口不斷擴大,對外依存度不斷提高,已成為制約銅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為提升國內銅及伴生原料的供應能力,《實施方案》提出了推動國內資源增儲上產、鼓勵礦產資源綜合利用、強化二次資源回收利用等重點路徑。一是聚焦國內重點銅礦成礦區帶,扎實推進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新增一批可供開發的銅礦資源儲量。二是加快銅礦開發項目、環評、安全設施設計審查等審批進程,加快推進在產項目擴能、新項目建設,提速增強國內銅礦山供應能力。三是支持現有礦山深部邊部找礦,延長礦山服務年限,開展礦山污染狀況調查,協同開展礦山污染治理與生態修復,持續提升銅礦開發利用和安全生產水平。四是聚焦二次資源回收利用的痛點、堵點,分類施策,支持建立大型廢銅回收基地和產業集聚區,鼓勵礦銅冶煉企業建立廢銅資源回收利用網絡,培育一批符合規范條件、競爭力強的廢銅加工利用企業和利用含銅二次資源的銅冶煉企業。五是通過提高開采回采率、選礦回收率和綜合利用率,促使資源最大化利用;加大銅礦中伴生資源評價、綜合利用,協同提高金、銀、鉬、錸等保供能力;推廣大型選礦設備、綠色選礦藥劑以及低品位銅礦及尾礦綜合利用技術,將進一步提升資源利用效率。
二、調整結構,突顯發展質效
2024年,我國精煉銅產量約1300萬噸,占全球產量的45%左右,銅冶煉企業若繼續單純追求規模擴張,將面臨資源約束、環境限制、市場競爭壓力加大等諸多挑戰。為推動銅產業冶煉端向質量和效益轉變,《實施方案》提出促進銅冶煉有序發展、優化產業布局、培育優質企業等重要任務。要求新建礦銅冶煉項目原則上需配套相應比例的權益銅精礦產能,有效提升新建項目抗風險能力,促進冶煉端整體盈利能力趨于合理,能有效防范出現產能過剩。引導產能向具有資源、能源優勢和環境承載能力的地區有序轉移,結合銅冶煉特點,鼓勵銅冶煉與化工、建材等產業耦合發展,實現副產硫等就地轉化,促進系統資源配置最優化,有利于降低相關產業成本,提升企業競爭力。支持技術、工藝、裝備、管理、人才、創新等方面具備綜合優勢的龍頭企業在產業集群建設、轉型升級等方面發揮引領作用,提升行業集中度,培育一批世界一流大型銅企業集團,有效提升我國銅產業的行業影響力和競爭力。堅決淘汰落后工藝,推動低效產能退出,提升國內冶煉整體水平。
三、聯合創新,推動產業高端化
為協同發揮企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優勢,以科技創新賦能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提出,支持企業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發展,鼓勵銅產業集聚區建設銅基新材料中試平臺,強化基礎理論研究、原創性技術研發和商業應用研究。支持復雜礦床及超深井礦山安全高效開采、超高海拔極寒地區大規模綠色低碳智能采選、低品位難選礦高效選礦等礦山采選技術攻關。加快研制新一代連鑄連軋精密銅管生產線、銅板帶坯U形連續擠壓在線展平裝備、壓延銅箔軋機、輥底式連續退火爐、帶材自動清洗線、氣墊式退火爐等關鍵裝備。引導開展高純無氧銅、高端壓延銅箔、高端引線框架材料等高性能銅合金材料制備技術研發及產業化應用。這將有效解決當前我國銅礦開發面臨的重點難題,加快進口替代步伐。
四、綠色智能,促進轉型升級
綠色低碳轉型。綠色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銅產業高質量要深入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守“取之有度,用之有節”的資源觀,高效利用資源能源。積極鼓勵企業按照綠色制造建設要求,高標準推動綠色低碳轉型,加快推進綠色礦山、綠色工廠建設。《實施方案》提出重點推廣低品位銅礦綠色循環生物提銅技術、綠色高效短流程大型浮選裝備成套技術、銅锍連續吹煉技術、雙爐連續煉銅技術、陽極爐純氧燃燒技術、廢雜銅低碳處理技術等技術及設備。加強銅冶煉行業大氣污染深度治理,建設一批達到環保績效A級水平的標桿企業,鼓勵環保績效C級企業加強治理、提高績效等級,到2025年底前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的銅冶煉產能全部完成環保績效A級改造。加強銅冶煉領域重金屬污染治理,無害化處理含砷冶煉渣、煙灰等固體廢物。建設有色金屬行業綠色低碳公共服務平臺,加快推廣一批節能低碳技術。
智能化轉型。我國一半以上銅資源儲量分布在西藏和云南,開發條件苛刻,普遍面臨高海拔、高寒、缺氧等難題,推動智能化轉型是順應新時代、擁抱新技術的需要,也是以人為本的內在要求。基于銅產業起步早、智能化水平亟待提高的現狀,《實施方案》提出推動銅產業開展基礎網絡、基礎自動化、管理信息化改造升級,加快實現企業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并對銅礦企業、銅冶煉企業和銅加工企業提出了具體的改造升級方向。支持行業龍頭企業打造一批智能礦山、工廠和典型應用場景。面向關鍵設備故障解決、生產過程精準控制、安全環保智能管理等場景,大力推動人工智能(AI)技術與銅行業的融合應用。
五、國際合作,增強全球配置能力
我國銅產業在采選冶加全產業鏈上,擁有全球先進的工藝技術,尤其是冶煉工藝、技術、裝備、標準和服務上優勢顯著。同時,我國在銅礦石、再生銅、粗銅、陽極銅和部分高端銅材上對外依存度高。《實施方案》提出鼓勵符合要求的優質再生銅原料、粗銅、陽極銅等初級產品進口,鼓勵冶煉企業與國外礦企簽訂長期采購協議,旨在實現資源全球配置,提升銅原料保供能力。鼓勵國外高端加工企業在我國投資建廠,支持國內企業參與國際智能制造、新材料等科技合作,鼓勵高端銅基新材料及制品等精深加工產品出口,旨在促進產業升級、增強國際競爭力、優化資源配置和產業鏈協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