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湖北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6%,規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14.5%,制造業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達57.0%,工業經濟繼續保持進中提質、持續回升的良好態勢。湖北堅持以綠色低碳為新路徑、以科技創新為新動力、以鏈群協同為新模式,推動高質量發展與新型工業化相互賦能、相互成就。
技改提能 降碳增綠夯實基本盤
長江岸邊,黃石新港(物流)工業園區,眾多工礦企業加快技改提能。
來到中色大冶弘盛銅業40萬噸高純陰極銅清潔生產項目現場,不見濃煙滾滾,而是科技感滿滿。
集控中心大屏上,產線全鏈條一目了然,依托工業互聯網應用,工人們遠程操控就可實現煉銅。同時,采用新技術、新模式,項目廢氣脫硫效率達99.9%,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超過98%。
“生產安全水平和經營效益均大幅提升。”企業負責人萬黎明說,占地1000多畝的工廠只有500多名工人,但人均年產能達500噸、人均年產值達5000萬元。
湖北工業門類齊全,其中傳統產業占比近80%,是湖北工業的基本盤。
湖北省經信廳廳長劉海軍介紹,推行新型工業化,湖北沒有把傳統產業當成“低端產業”簡單進行退出,而是支持企業生產換線、機器換人、設備換芯,加快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升級改造。
引導鋼鐵行業向中高端優化升級,加快汽車行業新能源化發展,推動石化行業實施“油轉特”及煉化一體化等精細化發展,支持紡織行業加快承接產業轉移,提升食品行業精深加工比重……緊抓技改提能、制造煥新,傳統產業蘊藏的巨大潛能得到有效釋放。
2022年,湖北省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對全省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45%以上。今年1月至10月,全省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8%,較1月至9月加快0.2個百分點。
科創引領 前瞻布局跑出加速度
走進位于中國光谷——武漢東湖高新區的長飛光纖光纜股份有限公司,一根根透明的光纖預制棒經由高溫處理后,正飛速被拉成如發絲般的光纖。
公司總裁莊丹說,作為全球唯一掌握PCVD、VAD、OVD三大主流預制棒制備關鍵技術并實現產業化的光纖企業,目前其產品銷往全球90多個國家和地區。今年前三季度,企業實現營收100.29億元。
放眼中國光谷,長飛公司等1.6萬家光電子信息企業持續圍繞“光”做文章,加快打造世界級的“光芯屏端網”產業集群。目前,中國光谷光電子信息產業規模超5000億元。
推動新型工業化邁向更高水平,根基在產業,關鍵是依靠科技自強、源頭突破。
立足最有基礎、最有優勢、最有潛力的領域,湖北省提出,以超常之舉,突破性發展光電子信息、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生命健康、高端裝備、北斗等五大優勢產業,舉全省之力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
今年前三季度,五大優勢產業實現營收1.96萬億元,占全省規上工業營收比重超60%。湖北集成電路、新型顯示器件、下一代信息網絡、生物醫藥等4個產業集群入選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武漢光電子信息集群和“武襄十隨”汽車集群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
聚焦成長性,拓展新賽道。湖北還大力發展算力與大數據等9個新興特色產業,前瞻布局腦科學與類腦智能等6個未來產業,不斷提升工業含“新”率。2022年,湖北省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1.7%,占規上工業比重達12.1%,為近年來最高水平。
鏈群協同 循環暢通培育新優勢
11月26日,駐馬店—武漢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工程正式竣工投產,華中“日”字形特高壓交流環網再添新通道。國家電網湖北省電力公司相關負責人崔秋菊說,這一新通道可實現華中電網省間“風光水火”多能互補,為電力可靠供應提供支撐。
湖北千億產業達17個,在集成電路、工業母機、軌道交通、生物醫藥等領域擁有一批國家級企業。推進新型工業化,產業鏈、供應鏈在關鍵時刻不能掉鏈子。
編制礦石、化工等產業鏈供應鏈方案,促進產業鏈上下游循環;推動成立國控等供應鏈集團,共建覆蓋全行業的供應鏈新生態;省市縣三級聯動開展產業鏈精準招商,不斷補齊產業鏈短板……近年來,湖北加大產業鏈供應鏈基礎再造、循環暢通,切實增強產業安全和韌性。
推進新型工業化,點上要突破,鏈上要協同,群上也要躍升。當下,跨越中國光谷、鄂州、黃石、黃岡等地的“光谷科創大走廊”上,光電子信息產業規模逼近8000億元,加速沖刺萬億級規模,產業集群競爭優勢和整體效能不斷釋放。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湖北省委、省政府出臺意見,對推進新型工業化打造制造強國高地進行部署。明確到2027年,全省制造業產值達到8萬億元,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30%以上。
湖北省有關負責同志表示,作為全國工業大省,湖北有基礎、有責任、有能力打造制造強國高地,在新型工業化中奮勇爭先、走在前列,為全國大局多作貢獻。
專題主辦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
承辦單位: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宣傳中心
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