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妻中出受孕 中文字幕在线,可以自由侵犯的游戏,日本激情公妇厨房嗯嗯,白洁高义小说

工業和信息化部舉行2024年國家高新區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

發布時間:2025-02-26 14:11  來源:規劃司、辦公廳、工信微報

2025年2月26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舉行2024年國家高新區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介紹2024年國家高新區發展情況。工業和信息化部規劃司司長姚珺、副司長吳家喜,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副主任何年初,武漢東湖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周光勇出席發布會介紹相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本次新聞發布會由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副主任龔憲主持。



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副主任 龔憲: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2024年國家高新區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今天的發布會我們邀請到規劃司司長姚珺先生、副司長吳家喜先生,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副主任何年初先生,武漢東湖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周光勇先生,請他們向大家介紹2024年國家高新區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有關情況,并回答各位記者朋友關心的問題。我是本場發布會的主持人,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龔憲。下面,首先有請姚珺司長作介紹。


工業和信息化部規劃司司長 姚珺:大家好!很高興在新年伊始向大家介紹過去一年國家高新區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有關情況。借此機會,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持國家高新區事業的各位朋友表示衷心感謝。



2024年是國家高新區建設進程中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年。工業和信息化部與各部門、各地區一道,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國家高新區發展的重要論述,認真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全國科技大會、全國新型工業化推進大會部署,堅持繼承鞏固、創新發展,加強戰略謀劃,研究形成新時期推進國家高新區高質量發展的思路舉措;加強資源匯聚,大力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加強制度建設,持續完善國家高新區管理服務體系。一年來,通過各方的共同努力,國家高新區高質量發展取得重要進展,可以用“五新”來概括。


第一,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組織全國178家國家高新區實施一批引領型重大項目和應用示范工程,持續擴大投資和消費需求。國家高新區主要經濟指標平穩增長,韌性活力持續顯現。2024年,國家高新區園區生產總值(GDP)19.3萬億元,同比名義增長7.6%;其中工業增加值約9.8萬億元,同比名義增長5.8%。


第二,產業科技創新取得新突破。支持國家高新區建設具身智能機器人、人形機器人等創新中心。會同教育部、科技部實施“百園百校萬企”創新合作行動。國家高新區企業研發經費投入、擁有發明專利數均占全國50%左右,具身通用人工智能系統原型、片上腦機接口智能交互系統等原創技術、首發產品不斷涌現。


第三,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取得新進展。引導國家高新區做大做強主導產業,強化跨園區產業協作,指導成立人工智能等產業協同創新網絡,推動建設京津冀、長三角、東北地區等高新區聯盟。中關村新一代信息技術躋身萬億級產業集群,上海張江集成電路產業、武漢東湖光電子信息產業規模分別占全國的20%、50%。量子信息、人形機器人、下一代互聯網等未來產業已初步形成發展優勢。


第四,優質企業競爭力實現新躍升。推動國家高新區加強專業化服務、精準化支持,健全企業梯度培育體系,企業創新能力和綜合競爭力顯著提升。截至2024年底,國家高新區集聚了全國33%的高新技術企業、46%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67%的獨角獸企業。


第五,管理服務邁上新臺階。支持中關村加快先行先試改革,實施政策試點“揭榜掛帥”行動。印發國家高新區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發布2024年度綜合評價和單項評價結果。編制國家高新區創建工作指引,修訂統計調查制度,建設綜合服務管理平臺,推動打造“火炬”品牌升級版。發揮國家高新區主力軍作用,招錄14.4萬名高校畢業生擔任科研助理,為高質量充分就業提供有力支撐。


下一步,我們將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持續做實做好“高”和“新”兩篇文章,錨定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打造一流高科技園區和產業創新高地,加快建成創新驅動發展示范區、新質生產力引領區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謝謝。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聞中心:請問國家高新區在2024年整體發展態勢如何?是否有具體的經濟指標或數據可以分享?


姚珺:謝謝你的提問,我來回答你的這個問題。一年來,在外部壓力加大、內部困難增多的復雜嚴峻形勢下,國家高新區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不斷深化開放合作,為我國經濟發展持續注入“高新”動力。


第一,綜合實力穩步提升。2024年,國家高新區園區生產總值(GDP)突破19.3萬億元,同比名義增長7.6%,占全國比重為14.3%。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921.9億元,同比增長6.5%;稅收收入2萬億元,同比增長5.9%。2024年,國家高新區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6.4萬億元,其中工業固定資產投資3萬億元,同比增長6%。


第二,工業經濟持續向好。2024年,國家高新區實現工業增加值9.8萬億元,占全國比重為24.1%,同比名義增長5.8%。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4.8萬億元,同比增長6.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約2.4萬億元,占全國比重32.5%,同比增長2.2%,增速較全國平均水平高5.5個百分點。


第三,開放合作成效明顯。2024年,國家高新區貨物和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約9.5萬億元,同比增長2.5%,其中出口總額6萬億元,同比增長10.1%,占全國比重21%。國家高新區持續加大吸引和利用外資力度,全年新注冊外資(含港澳臺)企業同比增長24.6%,實際利用外資占全國比重約40%。謝謝。


香港紫荊雜志: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下一步國家高新區將從哪些方面著重發力,加快建設新質生產力引領區?


工業和信息化部規劃司副司長 吳家喜:謝謝。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國家高新區集聚了大量高端創新資源,產出了一批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是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重要載體,在形成新質生產力方面具有顯著優勢。



下一步,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論述,支持國家高新區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進一步發揮示范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重點強化四方面工作。


一是強化技術策源功能。建立國家高新區與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深度對接機制,推動在國家高新區布局更多高能級創新平臺,集聚培育一大批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聚焦國家戰略需求,瞄準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向,支持高新區各類創新主體牽頭或參與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等,實施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加強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


二是強化企業主體地位。健全國家高新區優質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從制度上落實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加強全周期全鏈條服務,打造更多世界一流企業和科技領軍企業,加大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培育力度,壯大高新技術企業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持續優化高新區營商環境,促進各類所有制企業公平參與市場競爭,推動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


三是強化科技成果轉化。鼓勵國家高新區建設一批概念驗證、中試驗證、檢驗檢測、技術轉移等服務機構,打造高能級孵化載體,推廣“中試+投資+孵化”運營模式,建強技術經理人隊伍。深入實施“百園百校萬企”創新合作行動,加快推動高??萍汲晒诟咝聟^落地轉化。引導更多金融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


四是強化高新技術產業培育。推動國家高新區圍繞特色優勢進一步做優做強主導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前瞻布局未來產業。深入推進強鏈延鏈補鏈,促進跨區域產業協同,深化“一帶一路”科技園區合作,實施新賽道培育行動,積極發展首發經濟,推動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高新技術產業集群。謝謝。


科創板日報:我們注意到,《國家高新區創新能力評價報告》已連續發布11年,請問今年的報告反映了高新區創新發展的哪些特征?


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副主任 何年初:謝謝?!秶腋咝聟^創新能力評價報告》是加強國家高新區創新發展監測評估的重要工具,是國家創新調查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報告》以創新發展指數的形式全面展示國家高新區的創新能力水平?!秷蟾妗凤@示,自2010年以來,國家高新區創新能力總指數持續攀升,從最初的100點增長至505.7點,年均增長31點,呈現“研發資源多、創新生態優、產業績效佳、開放協同強”的特征。



研發資源多表現在研發資源集聚指數保持平穩增長,年復合增長率10%。國家高新區聚集了全國25%的研發人員,企業R&D經費內部支出約1.2萬億元,同比增長4.3%;省級及以上各類研發機構數量3.5萬余家,是2010年的5倍。


創新生態優表現在科技創新生態指數增長最快,年復合增長率達20%。各類創新服務機構達7130家,同比增長9.7%;當年新注冊企業100萬家,當年新增優質企業數6萬家,分別是2010年的20.2倍和12.9倍。


產業績效佳表現在產業創新績效指數近幾年提升顯著,年復合增長率為11.4%。萬人授權發明專利數122.9件,是全國同期近10倍;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制造業比重達到36.3%,比全國平均水平高20.6個百分點。


開放協同強表現在開放協同創新指數增長至697.9點,年復合增長率為16.1%。企業設立的境外研發機構數1600余家,是2010年的15.8倍;PCT國際專利申請量占全國比重約50%。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加強國家高新區創新能力監測和分析,為社會各界了解國家高新區提供重要窗口,為相關部門和國家高新區的重大決策提供及時精準的支撐。


新華社:新技術、新賽道的發展一直備受市場關注。我們了解到,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在組織國家高新區新賽道培育工作。近年來,國家高新區在新賽道培育方面有哪些成效?下一步推動國家高新區培育新賽道,工業和信息化部有哪些部署?


吳家喜:謝謝。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加強新領域新賽道制度供給作出明確部署。近年來,國家高新區超前謀劃布局,強化技術策源,優化創新生態,引導資源集聚,成為培育新賽道的重要載體。成效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賽道布局更加多元。國家高新區通過面向傳統產業升級衍生新賽道、面向新興產業拓展新賽道、面向未來產業前瞻布局新賽道,培育了氫冶金、智能織物、人形機器人、量子信息、新型儲能、合成生物等一批具有發展潛力的新賽道。


二是培育模式各具特色。國家高新區結合實際探索形成了應用場景牽引、科學家與企業家聯合創業、大企業內部創業等各具特色的新賽道培育模式,形成了集科技引領、人才驅動、金融賦能、載體支撐等為一體的新賽道培育生態。


三是治理機制加快探索。國家高新區率先探索了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數據要素“改革沙盒”、多元主體參與的業界共治等適應新賽道發展的政策試點和新型治理模式。


今年1月,我們編制印發了《國家高新區新賽道培育行動方案》,明確了推進國家高新區新賽道培育的總體要求、重點方向、培育路徑等。下一步,我們將加強統籌指導,優化賽道布局,強化制度供給,促進協同聯動,打造一批新賽道策源地和集聚區。重點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加強開放式發現。根據《行動方案》明確的新賽道推薦條件與標準,面向所有國家高新區,組織省級主管部門按年度推薦符合條件的新賽道,搭建新賽道培育庫,建立動態更新與監測機制。


二是開展高標準選拔。按照戰略性、領先性、成長性、帶動性等標準,建立重點新賽道評價體系。分領域分賽道優選一批發展潛力較大、示范引領作用突出的園區,形成重點新賽道園區榜單。


三是實施精準性培育。充分發揮國家高新區培育新賽道的重要載體作用,重點圍繞增強技術策源、完善孵化服務鏈條、培育壯大高成長企業、深化金融精準支持、打造標桿應用場景、完善治理機制、舉辦品牌活動、推廣典型模式等方面采取針對性舉措,促進新賽道加速成長。謝謝。


中國工信新聞網: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健全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制度,國家高新區在數字化智能化發展方面具有較好基礎,請談談下一步將如何落實?


姚珺: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必然要求,也是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重要路徑。國家高新區強化數字技術策源,推動數字產業集聚,加快產業數字化轉型,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取得積極進展。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


一是數字經濟規模持續壯大。國家高新區大力推動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集成電路和虛擬現實等數字產業發展,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營業收入約18萬億元,同比增長6.3%,占國家高新區總營業收入的比重為33%,占全國數字經濟總量的比重為38%。


二是人工智能賦能成效顯著。國家高新區聚集了全國約60%的人工智能上市企業和50%的人工智能獨角獸企業,成為人工智能發展的重要載體和主要聚集區。高新區通過發布場景清單、組織場景對接活動等方式,加大重點領域應用場景開放力度,支持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技術創新應用。


三是產業數字化轉型加速推進。國家高新區將產業數字化轉型作為數字園區建設的重點任務,打造了一批數字化車間、數字領航企業,推廣“小快輕準”解決方案和產品服務,標準化、低成本推動中小企業實施數字化改造。


2024年5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方案》,為系統推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明確了工作目標和實施路徑。下一步,我們將抓好《行動方案》落實,以高標準數字園區建設為抓手,形成“一個指南、一套體系、一批經驗”。一個指南,即研究編制高標準數字園區建設指南,明確數字園區核心特征與重點建設內容。一套體系,即推動制定高標準數字園區評價體系,提出數字園區建設關鍵技術要求,引導不同類型園區探索數字化整體提升路徑。一批經驗,即開展高標準數字園區培育,探索形成特色鮮明的園區數字化轉型模式,積累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先進經驗。謝謝。


中國經營報:近期,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了依據新版《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形成的綜合評價結果。請問新版評價指標體系有什么特點,如何更好發揮評價對高新區的引導作用?


何年初:謝謝。國家高新區綜合評價工作是指導國家高新區建設的重要手段,在引導高新區貫徹落實國家戰略、實現高質量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國家高新區3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根據不同階段發展重點,先后制定發布了6版評價指標體系,這次新版評價指標體系是第7版。立足新形勢新要求,新版評價指標體系堅持戰略導向、繼承創新、科學公正,充分體現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推動新型工業化、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指揮棒”作用,主要有四個“更加突出”特點。


一是更加突出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不斷增強高質量科技供給,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二是更加突出產業高端化發展,堅持鞏固提升優勢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前瞻布局未來產業。三是更加突出智能化綠色化發展,不斷強化數字賦能和綠色低碳發展。四是更加突出管理制度改革和高水平開放,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創新創業創造活力。


我們去年12月底發布了2024年綜合評價結果,并首次公布了綜合評價前50榜單和單項榜單。從榜單的分布結果看,呈現三方面特點。第一個特點是頭部園區示范引領作用突出。中關村、深圳、上海張江等在綜合評價、工業總產值、高技術產業營業收入、優質企業數等榜單中排名均位居前列。第二個特點是區域集聚效應顯著。京津冀、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共計26家高新區入圍綜合評價前50榜單,合計占比52%。東部地區共計31家高新區入圍前50榜單,占比62%。第三個特點是中西部園區追趕勢頭強勁。中西部共有15家高新區入圍綜合評價前50榜單,占比30%,其中西安、武漢東湖、成都位居前10。


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健全評價、督導、服務一體化工作機制,引導高新區加快高質量發展步伐。一方面將強化結果運用。將評價結果與高新區管理服務工作緊密結合,對排名前列的高新區在相關資源政策上給予傾斜,對排名靠后的高新區加強指導服務、結對幫扶和動態調整。另一方面將完善評價機制。探索發布重點產業領域單項評價榜單,貫通園區評價、統計體系,引導高新區統籌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突出特色優勢,不斷提升發展質效。謝謝。


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國家高新區作為我國先進制造業集群的核心承載地,下一步如何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打造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


姚珺:感謝你的提問。國家高新區是先進制造業集群的核心承載地,武漢東湖高新區在光電子信息產業領域獨樹一幟,正加速打造世界級光電子信息產業集群。接下來,請武漢東湖高新區管委會周光勇同志回答。


武漢東湖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 周光勇:謝謝。東湖高新區始終堅持把產業集群培育作為重點工作常抓不懈,不斷推動以光電子信息產業為核心的集群蝶變升級,助力“中國光谷”加快邁向“世界光谷”。光電子信息產業是應用廣泛的戰略高技術產業,也是東湖高新區的主導產業。2024年,東湖高新區光電子信息產業營收規模突破6000億元,助推全區GDP同比增長7.1%,成為支撐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圍繞產業集群培育方面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可以用“三個著力”來概括:



一是著力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打造世界一流科創平臺集聚區,構建國家實驗室、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等高水平科創平臺矩陣。深入實施“揭榜掛帥”工程,國際國內領先的創新成果競相涌現,空芯光纖創下多項光通信傳輸紀錄,全球首片8英寸硅光薄膜鈮酸鋰光電集成晶圓下線,這是目前全球硅基化合物光電集成的領先技術。


二是著力推動產業集聚發展。聚焦集成電路、光通信等細分領域培育和引進了一批優質企業,推動強鏈補鏈延鏈,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達到173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5827家,連續三年保持10%以上增長,光電子信息產業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


三是著力構建現代化供應鏈體系。在全國率先搭建以“用”為導向的科創供應鏈平臺,促進要素有效匹配、風險政企共擔,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目前平臺用戶超過6.3萬,完成供需對接超過1.2萬項。搭建長江光電子等產業供應鏈平臺,實現中小企業協同發展。


下一步,我們將圍繞加快打造世界級光電子信息產業集群,重點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持續壯大富有活力的企業群體。深化科技成果轉化“高校產生—周邊孵化—大學園成長—專業園區規模發展”的“四級跳”模式,推動“政產學研金服用”深度融合,實施培育優質中小企業“雁陣行動”,支持產業龍頭企業規模化發展,通過設立產業投資基金、組建產業創新聯合實驗室等,推動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打造有韌性、有發展潛力、搬不走的產業集群。


二是持續實施產業創新突破行動。堅持以“用”為導向,推動國家級創新中心及各類創新平臺深度融入湖北科創供應鏈。持續實施“尖刀”技術攻關和“揭榜掛帥”工程,支持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把握產業未來發展主動權。


三是持續構建多層次開放合作網絡。強化“光博會”及東湖論壇的國際影響力,建設光電子產業協同創新網絡,聯合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搶灘布局一批前沿引領技術,加速形成要素聚集、富有活力、安全韌性的產業生態。謝謝。


證券日報: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總部署,請介紹一下工業和信息化部如何著力推動國家高新區體制機制改革和政策先行先試?


姚珺:謝謝你的提問。我來回答你的這個問題。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出系統部署,對深化開發區管理制度改革提出明確要求。國家高新區因改革而生,也必須依改革而興。為了推動體制機制改革和政策先行先試,依托66家國家高新區創立了23家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圍繞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高端人才引育、財稅金融、管理制度等方面,積極探索適應本地區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需求的改革舉措,持續創新體制機制,出臺各類政策近1000項,其中30余項首創性突破性政策在全國范圍內復制推廣。中關村新一輪先行先試改革的24項重大改革措施全面落地,財稅、人才等大部分試點成熟的改革措施已在中關村全域乃至更大范圍推廣實施。


下一步,我們將落實落細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部署要求,堅持系統觀念、問題導向,結合實際謀劃好改革的切入點,加大先行先試力度,縱深推進園區體制機制改革,為推動園區高質量發展增動力、添活力。


一是開展“一區一策”政策探索。選取發展基礎好、改革意愿強的自創區,“一區一策”制定進一步深化自創區改革創新的實施方案。建立自創區與自貿試驗區“雙自聯動”工作機制,強化政策疊加效應。


二是實施政策試點“揭榜掛帥”。重點圍繞制約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等方面的痛點難點問題,聚焦科技成果轉化、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產業發展和新業態監管等方面,推動自創區試點一批政策。后續還將梳理凝練中關村先行先試政策,按程序在全國國家高新區復制推廣。


三是深化管理體制改革試點。推動有條件的國家高新區圍繞法定機構改革、人事薪酬制度、市場化運營等方面因地制宜開展改革試點,加快建立權責清晰、規范高效的管理制度。


四是營造良好產業發展生態。健全國家高新區政策體系,推動各類資金、資源要素向國家高新區傾斜。創新金融服務機制,推動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國家制造業轉型升級基金、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等產業基金加強與國家高新區對接合作,引導金融機構圍繞園區發展推出一批特色金融產品。支持高新區企業積極申報制造業人才支持計劃,優化人才培養、引進、使用、評價、流動工作機制。謝謝。


龔憲:謝謝各位發布人的介紹,謝謝各位記者朋友的參與。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就到這里,再見。

【返回頂部】 【關閉窗口】 【打印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