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無信不立。誠信是一個社會賴以生存發展的基石。鼓勵守信、懲治失信,建立一個準確、高效的社會信用體系,是經濟社會良性發展的重要保障。既然稱其為“體系”,它的建立必然需要大量復雜煩瑣的基礎工作,對于黑龍江而言,這體系建設的重任,落在了黑龍江省社會信用辦公室成員的肩上,他們成了黑龍江省信用體系的建設者和規范者。
信用辦作為全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責任部門,于2009年機構改革后成立,隸屬于省工信委,與“省誠信龍江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合署辦公,兩塊牌子一套人馬,負責全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和管理,同時承擔省“誠信龍江”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的日常工作。幾年來,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和大力推動下,在省工信委的正確領導下,信用辦全體同志團結一心,以嚴謹務實的作風、勇于擔當的氣魄、開拓進取的精神,推動“誠信龍江”取得了長足進展,為改善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環境做出了積極貢獻。
敢啃“硬骨頭”,全力突破打開局面
“誠信龍江”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經濟社會的方方面面,頭緒錯綜復雜。工作開展之初,社會各界對這項工作的認識和理解不盡相同,重視不夠,工作推進難度很大。如何打開工作局面,是擺在信用辦領導班子和全體同志面前的重大難題。面對困難,大家經過反復調研思考,明確了“企業信用檔案建設、典型失信行為曝光、改善金融生態環境”三個突破口,全力突破。實踐證明,通過啃掉“三個硬骨頭”,“誠信龍江”建設順利打開局面。
典型失信案件曝光工作,對省一級政府來說沒有先例。都說“家丑不可外揚”,在組織實施中,有的部門和地方對曝光工作心存顧慮,怕曝光影響政府形象,怕曝光給經濟發展和企業帶來負面影響,認為“外界對黑龍江的發展環境詬病頗多,如果我們再往自己臉上抹黑,將會帶來嚴重后果”。一時間,工作阻力陡增。信用辦頂住壓力,克服困難,從制度建設入手,與省法制辦共同制定曝光工作規則,多次到有關部門調研,與相關人員溝通,搜集案源,最終贏得了有關部門的理解和支持。從2006年開始,平均每年曝光一批影響大、危害深、有典型意義的失信案件,目前已開展了9次集中曝光活動,公開曝光政府失信、制假售假、逃廢債務、欺詐客商等典型失信案件48起。由政府帶頭開展曝光,自揭家丑,在全國尚屬先例,國內各主流媒體紛紛給予報道,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強烈反響,表明了省委、省政府懲戒失信、建設“誠信龍江”的鮮明態度和堅強決心,對失信行為產生了強大的警示作用,為“誠信龍江”順利打開工作局面奠定了基礎。
建立統一的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實現信用信息整合共享和應用,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基礎工程。很多失信的案例,都是鉆了信用體系不健全、信用信息不共享的管理空隙,信用辦本著“先易后難、以用促建”的原則,從企業信用信息平臺建設入手,著力構建覆蓋全社會的統一的公共信用信息平臺。企業信用信息平臺數據來源于中、省直30多個部門,在數據征集工作初始階段,有的部門信息封閉,壁壘林立,因上級部門有規定而無法提供信息。信用辦的同志有信心、有耐心,不厭其煩地溝通協調,迎難而上,不為條條框框所阻礙,采取逐個突破的方法,一個部門一個部門地上門溝通,一項數據一項數據地逐個敲定,終于打開了數據歸集的困窘局面。截至目前,黑龍江省公共信用信息平臺下設企業信用查詢平臺、食品工業企業誠信網、公務員誠信信息網、工程建設領域項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共享專欄及被執行人不履行債務信用信息查詢平臺等5個子平臺,歸集了全省40余萬戶企業、160萬個體工商戶、1500多個社會組織、8萬余名具有執業資質人員共4000萬條信息,數據指標項達172類2020項,實現了30個部門、7個地市信用信息互聯共享,并與浙江、遼寧、福建、深圳、寧波、成都等省市實現聯網互查。平臺信息通過“誠信龍江網”免費對社會提供查詢服務,目前,單月最高訪問量已突破150萬次,在政府協同監管,企業融資貸款、商務合作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平臺的建設規模、數據質量、服務水平處于國內領先地位。
通過信用手段解決地區經濟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目的之一。2005年前后,黑龍江省不良貸款居高不下,不良貸款率一度處于全國末位,被國家一些銀行認定為金融高風險區不予放貸。銀根收緊對正處于快速發展中的龍江來講,無異于當頭一棒。為扭轉這一局面,省誠信龍江建設領導小組提出了“采用市場手段和適度行政干預手段清繳逾期銀行貸款”的工作部署。部署一經提出,互聯網上就出現了“政府不應干預銀企債務活動”的質疑,清欠工作尚未開展,就面臨很大壓力。面對質疑,信用辦堅守住了自己的立場,堅決貫徹領導小組的部署,頂住壓力,積極組織力量,會同銀監部門,大張旗鼓地開展清欠工作。他們在摸清形成逾期貸款整體情況的基礎上,印發了《催繳逾期銀行貸款通知單》3699份,其中包括500萬元以上的欠款企業333戶。同志們多次下到市(地)調研督辦,總結好的典型通報表揚;對差的地區予以通報批評。對具備還款能力拒不還款的“老賴”,采取戒勉談話、公開曝光、行政處罰等辦法,促其端正態度、履行還款義務。通過全辦上下的不懈努力和有關部門的積極配合,到2010年,歷時三年多的清欠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果,全省清繳拖欠貸款20余億元,不良貸款率由2005年的32%下降到2010年的8.9%,金融生態環境得到了逐步改善。
搶占“制高點”,探索創新務求實效
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是一項全新的工作,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借鑒,幾乎每項工作都是在摸索中前進,猶如逆水行舟。信用辦發揮“敢為人先、銳意創新”的精神,大膽嘗試,不斷完善,一些重點工作在國內率先開展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開通了全國首個公務員誠信檔案平臺。政府誠信建設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關鍵環節,公務員誠信是政府誠信建設的重要內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國內尚無先例的情況下,信用辦充分借鑒國外的經驗,啟動了公務員誠信檔案建設工作。經過幾上幾下反復協調, 2009年5月,與省委組織部、省紀委、省人社廳聯合印發了《黑龍江省公務員誠信建設方案》,2011年1月,全國首個省級政府機關公務員誠信信息網開通運行,省政府62個部門7000余名公務員基礎信息和工作職責信息實現在線查詢,做到公務員信用信息共享共用、公開透明,公眾可對其失信行為進行舉報投訴,為加強政府誠信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人民日報》對此予以了報道。
國內率先開展食品工業企業誠信體系建設工作。食品安全是關系廣大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問題。2009年三鹿奶粉事件之后,國務院提出了用企業誠信體系建設來促進食品安全的工作意見,工業和信息化部將黑龍江省確定為全國食品工業企業誠信體系建設試點省。接到試點任務后,信用辦高度重視,將試點工作列為“誠信龍江”重中之重,建立了以15個省直單位為成員的食品工業企業誠信體系建設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形成了部門聯動、責任分工、督導推動等一系列工作機制。面對“三聚氰胺事件”影響尚未消除的不利局面,他們集中精力,派出多個工作小組深入試點乳企,全面了解企業生產經營情況,開展了以質量誠信為核心、以制度建設為根本、以平臺和檔案建設為載體、以人才建設為支撐、以運行機制建設為保障、以誠信文化建設為基礎,“五位一體”的乳制品工業企業誠信體系建設工作。經過2年的努力,成功開通了乳制品企業誠信信息平臺,培養企業誠信建設人才500余人,使誠信體系覆蓋全省轄區內所有乳制品企業,完達山乳業、飛鶴乳業等40家企業通過了國家食品工業企業誠信管理體系評價,企業守法誠信意識明顯增強,質量誠信保障能力大幅提升。
國內率先將誠信建設納入黨委、政府目標責任考核。誠信建設開展初期,一些地方和部門積極性不是很高,認為誠信是軟任務,推進力度不大。信用辦向領導小組提出了將誠信建設納入各地、各部門年度目標考核的建議。在省領導的支持下,2007年,將誠信建設列入地市和部門年度目標責任考核體系,這在我國尚屬首例。為做好考核工作,信用辦在指標的設計上,力求客觀公平可操作;在分值的把握上,力求重點突出權重得當。同時,又充分考慮地區和部門發展不平衡的實際,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征求各方意見,最終形成了以不良貸款率、失信曝光、信用信息整合等為主要指標的考核辦法。幾年來的運行表明,考核指標設置科學合理,有效提升了各方參與工作的主動性,一些地區和部門加大了工作力度、增加了人員編制和專項經費,形成了省市互動、部門聯動的工作格局。
夯實“基礎樁”,健全制度營造氛圍
“誠信龍江”建設工作涉及41個中、省直部門、13個市地、2個省管縣,任務重、頭緒多,如何規范推進,協調運轉,歸根結底還是要靠制度。其次,規章制度如何有效落實,需要全社會積極參與,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至關重要。
信用辦始終將制度建設放在首要位置,努力構建“誠信龍江”建設長效機制。好的經驗和方法需要制度化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信用辦的同志們事無巨細、不厭其煩地梳理和制定“誠信龍江”的規范文本,將這些碩果與全省分享。比如:為搞好企業信用信息平臺建設,他們經過多方走訪、反復協商,制定了黑龍江省第一部信用規章《黑龍江省企業信用信息征集發布使用辦法》,為統一平臺建設提供了法制保障;為搞好失信案件曝光工作,印發了《典型失信案件曝光工作規則》;為開展好省級“誠信示范企業”創建活動,印發了《黑龍江省誠信示范企業創建工作實施意見》;為規范和培育信用服務市場,出臺了《黑龍江省信用服務機構管理辦法》;為確保乳制品試點工作有序開展,印發了《黑龍江省食品工業企業誠信體系建設工作方案》、《黑龍江省乳制品企業誠信體系建設工作實施要點》和《黑龍江省乳制品誠信信息平臺數據規范》等一系列工作文本,為企業制定了與誠信緊密相關的9類共21項制度,總結出一套既有典型意義又可操作的乳制品企業誠信體系建設經驗模式。2013年4月,按照全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座談會部署,信用辦迅速行動,全力攻堅,在全國率先出臺了《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在行政管理中實施信用記錄核查的意見》和《黑龍江省企業失信行為聯合懲戒實施辦法》。國務院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部際聯席會議牽頭部門國家發改委對此高度關注,將“兩個辦法”以國家發改委辦公廳名義轉發全國各省(區、市)政府。“兩個辦法”的出臺為其他地區開展失信懲戒和信用記錄使用提供了借鑒,一些兄弟省市也相繼出臺了相關制度文件,地方社會信用體系制度建設進程加快。
信用辦始終將誠信宣傳教育作為主線,大力營造誠信建設濃郁社會氛圍。在《黑龍江日報》和“東北網”設立了誠信龍江專版專欄,創辦了“龍江誠信”期刊和《誠信龍江簡報》,在黑龍江衛視黃金時段播發誠信建設公益廣告,在省內7個主要高速公路路口設立了公益宣傳廣告牌,在火車站、省政府門前等市區主要地點播放誠信建設公益宣傳片,開展了“誠信建設宣傳月”、“誠信知識競賽”、“誠信理論知識培訓”、“誠信萬人簽名”等一系列活動,累計培訓信用管理師200余人。與央視新影中心聯合拍攝的《誠信—中國行動》紀錄片在央視經濟頻道播出,全面展示了近年來全省各級政府、企業以及社會各界合力構筑“誠信龍江”、促進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成果,收到了良好的社會反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