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政策宣傳月地方系列文章之二十九】
一、寧夏中小企業發展的相關支持政策及運行基本情況
近年來,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中小企業發展,圍繞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發展的“痛點”“難點”“堵點”,定向施策,精準發力,先后出臺“創新驅動30條”“降成本30條”“促進民間投資30條”“優化營商環境24條”等一系列政策措施。2018年11月以來,圍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研究出臺了“民營經濟20條”、優化營商環境“1+16”政策體系,為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健康發展構建了更加完善的政策體系,有力推動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向高質量轉型。今年1-8月,全區1102戶規上中小微企業利潤總額增長38%,高于大型、全部規上工業19.4和11.7個百分點;營業務收入利潤率4.5%,同比提高1.5個百分點。
二、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及成效
(一)降低企業經營成本。自治區相關部門嚴格落實中央和自治區減稅降費各項政策規定,1-8月,全區新增減稅降費60.5億元,其中,稅收減免44.3億元,社保費減免16.2億元,政策效應初步顯現,政策紅利持續釋放。認真落實公路通行費優惠等政策,前三季度,全區減收公路通行費約6億元。在吳忠市開展“標準地”試點,掛牌成交2宗工業用地,“標準地”試點取得初步成效。制定出臺《寧夏電力直接交易試點實施辦法》《寧夏自治區電力體制改革綜合試點方案》,在2018年放開10KV工業電力用戶進入市場的基礎上,2019年進一步擴大市場交易用戶范圍,年底前將放開全部10KV經營性電力用戶,惠及全區2萬戶工商業用戶。印發《2019年自治區減輕企業負擔工作方案》,加強督導檢查,進一步壓實相關單位減輕企業負擔工作責任。
(二)切實緩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推動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強“敢貸愿貸能貸”長效機制建設,截至2019年9月末,全區小微企業貸款余額1317.3億元,占全部企業貸款的近30%;全區制造業貸款余額745.6 億元(不含票據融資),占全部企業貸款10.3%。累計發放再貸款、辦理再貼現58億元。實現政府采購平臺與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臺系統對接,533戶企業加入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臺,累計促成融資365億元,金融機構已對接政府采購供應商企業787戶,累計促成融資4989萬元。優化10億元工業企業貸款風險補償金管理使用,1-9月份,合作銀行累計發放貸款707筆158.43億元,受益企業218戶。將擔保體系建設資金擴大到2億元,激勵擔保機構服務中小企業積極性。出臺“10條新政”,加大企業上市掛牌支持力度。設立30億元政策性紓困基金,13家符合條件的企業獲得23.74億元資金支持;通過建立臺賬、督導調研、通報約談、工作會商、督促整改等方式,逐級壓實清償責任,扎實推進清理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工作。
(三)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壯大。通過政策激勵引導,支持企業技術改造和創新創業,推動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積極落實貸款貼息、智能制造、機器人應用、節能降耗、中小企業轉型升級、“雙創”示范等專項扶持政策;分行業建立《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領域關鍵技術目錄》,制定出臺《自治區工業企業技術改造指導目錄》,組織實施100個重點技改項目,安排技改綜合獎補資金2億元。在現代煤化工、生物醫藥等重點領域引導企業開發新產品、新技術,提高獎勵資金額度。積極開展自治區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項目、平臺)、培智能(綠色)工廠、數字化車間、制造業行業領先示范(產品)企業培育認定工作,引導企業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面發展。圍繞精細化工、高分子材料等58個重點行業,制定《寧夏工業重點行業對標指標》,在各市、縣(區)建立了對標臺賬,推動全區700多家規上工業企業開展了對標。通過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小巨人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認定,積極落實有關獎補政策措施。
(四)優化營商環境。建立自治區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工作機制,進一步清理負面清單之外違規設立的準入許可,清理違規制定的市場準入類負面清單,著力推動“非禁即入”普遍落實。召開自治區優化營商環境大會,開展營商環境評價。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投資項目在線并聯審批,積極推進“區域評”,提高審批效率減輕企業負擔;全區各級企業登記注冊事項的承諾辦結時限均由5個工作日減少至3個工作日,銀川市將企業開辦時間壓縮到1個工作日;編制隨機抽查事項清單,著力構建以“雙隨機、一公開”為基本手段的新型監管機制。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年內公布的兩批16戶擬實施混改企業名錄,已有2戶完成混改;區屬國有企業實施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企業達105戶,占32.4%。開展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存量政策文件。對《自治區招標投標管理辦法》進行修訂,推行電子招投標,減少人為干擾。開展全區工程建設項目招投標領域專項整治工作,重點整治在工程建設項目招投標領域對不同所有制企業設置的各類不合理限制和壁壘。
(五)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建立自治區領導同志及相關經濟部門“一對一”定點聯系民營企業工作機制;工業企業主管部門建立廳領導和業務處室“到戶包抓”工作機制,幫助企業協調解決困難和問題。相關部門聯合舉辦“送政策·進民企”活動,開展“減稅降費”政策專題輔導。安全、環保等部門嚴格落實“三項制度”,進一步規范執法人員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自治區主流媒體聚焦民營經濟發展、優化營商環境主題,多渠道、多角度展示發展成就、展現企業家風采。相關部門積極推薦彭凡等3名企業家為第五屆全國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人選。組織寧夏企業家參加“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論壇(杭州)”,傳遞“寧商精神”魅力。
(六)依法保護企業合法權益。自治區政法部門印發《關于政法機關依法保障和服務民營企業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對全區政法機關為民營企業主動服務、平等保護、規范執法等情況適時開展督促檢查。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細化工作措施,推動形成依法保障民營企業中小企業合法權益的良好法治環境。司法部門組織律師團隊開展民營企業“法治體檢”專項活動,搭建“法治體檢”常態化網絡受理平臺,為中小企業提供風險防范、權益維護等方面的法律咨詢服務。
三、推動政策落實的主要做法
一是強化組織保障。成立自治區促進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自治區減輕企業負擔廳際聯席會議等議事協調機構,完善部門聯動、協同配合工作機制,協同解決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突出問題和困難,凝聚工作合力。
二是強化政策落實。將國家和自治區出臺的促進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的相關政策措施進行細化分工,建立分工臺賬,適時督導落實;將“民營經濟20條”落實情況、非公經濟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及清理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工作落實情況全部納入2019年度自治區相關部門、五市政府效能目標管理考核范圍。
三是回應企業關切。完善企業投訴處理服務工作機制,將原自治區企業投訴處理服務熱線“0951-5043139”整合并入自治區“12345”政務服務熱線平臺,搭建便捷、高效的企業投訴舉報事項受理、轉辦、答復工作機制,暢通企業問題反映渠道,及時回應企業關切,切實維護企業合法權益。
四是加強政策宣傳。積極組織開展“送政策入園區進企業”“政策大講堂”“中小微企業日答題送紅包”等活動,舉辦小微企業金融知識普及教育活動,免費發放《中小企業促進法》《小微企業扶持政策匯編》等政策資料,通過網站、報刊、廣播電視、微信等多種途徑加大宣傳力度,提高企業對政策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五是加強政策評估。圍繞促進政策落地落細,組織開展企業負擔、小微企業政策落實、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環境、新設立小微企業生存現狀、融資環境、全區營商環境等第三方調查評估,注重評估結果的運用,提高政策的針對性和執行力。
專題主辦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小企業局
承辦單位: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