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政策宣傳月地方系列文章之三十一】
中小企業、民營經濟是浙江經濟的特色、優勢和金名片。一直以來,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工作,早在2002年習近平同志就明確指出,“浙江最大的優勢是民營經濟先發優勢”,并在2004年親自組織召開了全省民營經濟工作會議。去年以來,浙江省委、省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和中央有關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決策部署,積極貫徹落實《中小企業促進法》《關于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等法律政策,優化中小企業發展環境,推動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今年1-9月,工業規上中小企業增加值、利潤同比分別增長6.7%、6.6%,增速分別高于全部規上工業0.9個、3.8個百分點,高于大型企業1.8個、9.4個百分點。
一、加大宣傳力度,推動法律政策落實
一是深入宣傳《中小企業促進法》。制訂《中小企業促進法》宣傳方案,組織開展“浙江省中小微企業法律服務月活動”,通過“小升規”企業培訓、中小企業公益大講堂、中小企業服務日、“釘釘”服務窗等活動和渠道,大力宣傳《中小企業促進法》。
二是完善法律政策體系。在全國率先開展《浙江省民營企業發展促進條例》起草制定工作;開展《浙江省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條例》立法修訂前評估工作,爭取列入明年省人大立法計劃。學習貫徹中辦、國辦《關于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調研起草浙江省實施意見,完成征求意見稿。制定出臺了《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促進小微企業轉型升級為規模以上企業的意見》(浙政辦發﹝2013﹞118號)、《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進中小微企業“專精特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浙政辦發〔2017〕15號)、《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開展“雛鷹行動”培育隱形冠軍企業的實施意見》(浙政辦發〔2019〕28號)等多個政策文件。
三是抓好促進法執法檢查和問題整改落實。高標準、高質量完成全國人大常委會對浙江省的《中小企業促進法》執法檢查工作,全省有5項做法經驗列入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報告。同時抓好問題整改落實工作,制定責任落實分解方案,要求各有關部門定期報送進展情況。
二、強化組織保障,完善領導工作機制
一是健全完善領導小組工作機制。按照國務院要求,及時升格中小企業議事協調機構,省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擔任,督促推動市縣調整完善工作機制。制定領導小組主要職責、工作規則、成員單位職責等。
二是及時研究部署中小企業工作。定期組織召開領導小組會議和領導小組辦公室會議,傳達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重要決策,研究部署中小企業重要工作。制定印發《2019年中小企業工作要點》,明確成員單位年度工作任務。分解下達中小微企業梯度培育年度目標任務,建立工作目標責任制。
三、實施“雛鷹行動”,推進中小微企業專精特新發展
一是進一步完善中小微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出臺實施“雛鷹行動”政策文件,抓住中小微企業成長發展關鍵環節,完善中小微企業梯度培育體系,構建分庫運作、分類指導、精準服務的企業培育庫,有序推進中小微企業成長發展。
二是大力推進小微企業上規升級提質增效。出臺并實施新一輪“小升規”行動計劃,明確到2022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力爭達到5萬家的目標任務,提出了具體的實現路徑和保障措施。截至9月底,全省規上工業企業達42700多家。
三是培育打造一批“隱形冠軍”企業。對照“隱形冠軍”標準和特征,修訂完善評價認定指標體系,培育認定一批專注深耕某一細分行業細分市場細分領域、做專做精核心產品的“隱形冠軍”,形成“浙江制造”競爭新優勢。累計評價認定省級“隱形冠軍”70家,入圍工信部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9家,位列全國第三。
四、實施融資暢通工程,著力破解融資難題
一是擴大信貸供給。實施小微企業信貸“增氧”計劃和金融服務“滴灌”工程,截至9月末,民營經濟貸款新增3976億元,同比增速9.5%,為2014年以來最高;用于小微企業貸款新增3959億元,同比多增1413億元,戶數389.3萬戶,同比增長35.3%,小微企業貸款余額、戶數、申貸獲得率和轉貸效率均保持全國首位。
二是著力降低融資成本。多措并舉、綜合施策,推動企業融資成本穩步下降。9月,全省企業貸款平均利率為5.27%,同比下降0.32個百分點。其中,中、小微型企業貸款平均利率分別為5.05%、5.71%,同比分別下降0.41個百分點和0.32個百分點。
三是拓寬直接融資渠道。大力實施“鳳凰行動”計劃,截至目前,境內外上市公司新增34家,其中境內21家(含科創板6家),居全國第三,大部分是民營企業。推動企業債券應發盡發、能發則發、爭取多發,1-9月非金融企業發債3891億元,同比增長18.3%。四是推進產品和機制創新。創新金融產品,科學匹配生產周期;推進無還本續貸,大幅降低轉貸成本。優化審批流程和方式,推動銀行建立信貸全流程限時辦結制度,下放信貸審批權限,優化簡化審批流程,縮短融資鏈條,企業貸款審批發放時間大大縮短。搭建金融綜合服務平臺,集融資供需對接、企業信用信息共享、信貸業務支持等功能于一體,覆蓋企業融資的全流程,有利于降低銀企信息不對稱,提升融資供需對接質效。
五、落實減稅降費政策,切實減輕中小企業負擔
一是著力減輕企業負擔增強企業競爭力。2016年至今,省政府先后制訂出臺了一個行動方案和五批企業減負降本政策,共140條措施,是全國出臺文件最多、力度最大、成效最顯著的省份之一。2016年、2017年、2018年分別為全省企業減負1010億元、1250億元和1650億元;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減負金額已超過1500億元,其中,稅收減免1290億元(其中小微企業普惠性減稅113億元),企業綜合成本持續下降。
二是扎實推進“清欠”工作。按照國務院統一部署,及時研究制定工作方案,明確主體責任,要求各市、縣(市、區)政府主要領導對本地區清欠工作負總責。建立會商機制,形成“四個明確”(責任明確、分工明確、邊界明確、節點明確)和“四個統一”(清欠標準統一、統計口徑統一、臺賬表格統一、對外口徑統一),建立月報機制,形成了“四表合一”(工作臺賬表、銷號管理表、政府部門欠款明細表、國有企業欠款明細表合一)的報表體系,建立監督機制,設立投訴舉報電話和郵箱。截至9月底,全省共排查拖欠民營企業賬款87.92億元,已償還60.13億元,惠及7000多家民營企業,償還比例達到68.4%,比上月末提高10.5個百分點。省市兩級都提前完成國家下達的年底前償還50%的目標任務。
六、優化企業服務,營造良好營商環境
一是深入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出臺實施《浙江省保障“最多跑一次”改革規定》,以“最多跑一次”改革為引領,大力推進政府數字化轉型,深化“一窗受理、集成服務”,全面推開“證照分離”改革,企業投資項目開工前審批實現“最多跑一次、最多90天”,企業平均開辦時間進一步縮短。2018年省市縣三級“最多跑一次”事項100%全覆蓋,浙江“最多跑一次”實現率超過90%,群眾滿意率超過96%。
二是加強中小企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建立健全省市縣三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體系,發揮以省平臺為樞紐和龍頭的全省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網絡平臺的功能作用,為中小微企業提供公益性服務。今年以來,省、市、縣平臺聯合服務機構開展服務活動近1000場,服務中小微企業近10萬家次。積極推進全省企業服務綜合平臺建設,加快推進“政策直達、解難幫扶、精準指導、中介服務、評價監督”等功能模塊的開發建設,在11月13日召開的第五屆世界浙商大會開幕式上,正式開通運行。
三是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出臺《關于構建新型政商關系的意見》,建立黨委政府主要負責人與民營企業家定期溝通、民營企業家列席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等制度,建立政府重大經濟決策主動向企業家問計求策的程序性規范,充分聽取企業家意見建議。
專題主辦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小企業局
承辦單位: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