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信息化和軟件服務業平穩健康發展,2018年,信軟司將從組織建設、標準體系、重點標準、推進國際化進程、開展應用示范、培育團體標準、實施動態管理等七個方面推進信息化和軟件服務業標準化工作。
一、推進組織建設
(一)推動組建全國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全國區塊鏈和分布式記賬技術標準化委員會。支持第四屆全國信息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換屆工作。(各處分別負責)
二、發布標準體系
(二)發布兩化融合技術標準體系。完善并發布《信息物理系統綜合標準體系建設指南》。制定工業互聯網平臺參考架構及標準體系。(兩化融合推進處負責)
(三)聯合國標委制定《國家工業信息安全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系統安全處負責)
(四)發布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技術標準體系。梳理特定行業的工業APP應用需求地圖,規劃工業APP標準體系。(軟件產業處負責)
(五)完善ITSS體系框架,組織編寫《ITSS體系建設報告5.0》。(信息服務業處負責)
三、研制重點標準
(六)兩化融合。推動一批方法類、工具類兩化融合關鍵國家標準立項。指導制定《信息物理系統 術語和概述》、《信息物理系統 參考體系結構》、《工業互聯網平臺接口模型》、《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管理接口要求》、《工業互聯網平臺安全防護要求》等國家標準草案。(兩化融合推進處負責)
(七)工控安全。進一步引導規范工業信息安全國家標準制修訂。加快《信息安全技術 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安全防護能力評價方法》等重點標準研制。開展工業互聯網安全標準研究。(系統安全處負責)
(八)軟件產業。推動發布《軟件產品分類》、《硬件產品與操作系統兼容性規范》、《新型網絡終端操作系統總體技術要求》等國家標準。大力支持《運維成本度量規范》等相關國家標準的研制。(軟件產業處負責)
(九)大數據。修訂發布《大數據標準化白皮書》,組織開展數據管理能力成熟度、數據質量、數據安全、數據開放共享和數據交易等方面國家標準的立項和研制工作。(軟件產業處負責)
(十)信息技術服務。結合《ITSS五年行動計劃》要求,按照ITSS體系分層次、成體系、成系統地開展標準制定和修訂工作。繼續推動《從業人員能力規范》等12項國家標準研制工作。按照中國制造2025的有關要求,積極推動面向制造業的信息技術服務標準研制工作。(信息服務業處負責)
(十一)云計算。持續推進云計算和區塊鏈等領域標準研制工作。圍繞企業上云以及云服務測評等重點工作,進一步加強云計算開源標準研究工作。(信息服務業處負責)
四、推動國際化進程
(十二)加強國際標準轉換。加強國內標準與國際標準水平的對比分析工作,綜合考慮關鍵領域的標準水平、發展趨勢等因素,提升國際標準轉化數量。(各處分別負責)
(十三)推動標準“走出去”。指導提交區塊鏈、兩化融合、大數據、信息技術服務、云計算等領域國際標準提案,實質性參與國際標準研制。(各處分別負責)
五、開展應用示范
(十四)圍繞兩化融合管理體系、信息技術服務、云計算、大數據、工控安全、智慧城市等領域政策及標準,多渠道、多形式開展宣貫培訓。制定兩化融合績效實現與評價指南、兩化融合實施指南。推動標準符合性測評環境建設,選取典型行業、重點企業開展工業互聯網相關標準試點示范。支持開展咨詢設計、運維、數據中心、人才等標準符合性評估,推動建立標準實施信息反饋渠道和機制,開展SaaS評估。開展數據開放共享相關國家標準的試驗驗證,推動《數據管理能力成熟度評估模型》國家標準的應用實施,選擇重點行業和地區開展標準試點示范。(各處分別負責)
六、培育團體標準
(十五)按照《關于培育和發展團體標準的指導意見》精神,結合信息化和軟件服務業發展實際,積極探索培育發展信息化和軟件服務業團體標準的工作機制方法。依托社會團體,組織政產學研專家力量共同開展兩化融合團體標準制定和推廣。支持在區塊鏈參考架構、數據格式規范、互操作、智能合約等方向發布系列團體標準。針對信息技術服務、信息物理系統、虛擬現實、車聯網等技術創新活躍、市場化程度高的領域,持續開展團體標準試點工作。(各處分別負責)
七、實施動態管理
(十六)完善信息化和軟件服務業標準化平臺。完成信息化和軟件服務業標準化平臺的系統遷移、數據遷移工作。實現國家、行業、團體標準全周期實時、動態管理。(綜合處負責)